新聞資訊
NEWS CENTER
盤點國內高端有特色的幼兒園外觀設計
發(fā)布時間:
2019-01-21
華德裝飾設計:每所幼兒園的設計與教育融為一體都是獨一無二具有特色的品牌,華德幼兒園設計只做有思想有溫度的設計才是我們的追求。幼兒園外觀是一個幼兒園的臉面,如果外觀設計美好,則更能吸引家長的注意力,對孩子的吸引也很大。對幼兒園的品牌推廣和幼兒園的招生都有很大的幫助。經幼教行業(yè)的調查,國內高端幼兒園外觀設計少之又少,接下來一起盤點國內那些高端有特色的幼兒園外觀設計吧。
華熙雙語幼兒園——位于深圳
設計施工單位:深圳華德教育裝備裝飾有限公司

嘉定新城幼兒園——幼兒園外觀設計
嘉定新城幼兒園位于寧波北侖區(qū)新碶街道。設計引入活力環(huán)的概念,環(huán)體內圈為多功能廳,環(huán)體本身承載各類專業(yè)教室,標準活動單元、行政辦公和后勤服務與環(huán)相接。“自由環(huán)體”概念使分散的建筑體塊間產生張力,賦予高密度狀態(tài)下的建筑空間以活力,符合幼兒活動空間的特性。設計借助建筑體本身,創(chuàng)造出許多建筑上的室外臺階及建筑間的縫隙空間;同時,中心為一層,其屋頂空間擴展了室外活動場地;此外環(huán)形的內院、標準單元與環(huán)體間內院、建筑外的場地之間相互分離又通過視線相聯。在這樣的體系下,室外空間綜合成為一幅立體的畫面。幼兒園的室內也從建筑的視角整體處理。從孩子們的空間認知出發(fā),針對幼兒的記憶、邏輯、和創(chuàng)造力的啟迪選擇色彩;通過內墻立面孔洞嘗試激發(fā)孩子以不同的形式探索空間;弧形的空間路徑更具親和力,弧面的運用可以更好的保護孩子。


新城幼兒園——幼兒園外觀設計
位于上海,這里一片空曠,不同于傳統(tǒng)意義上的城市。面對基地周邊的曖昧不定,建筑強調自我完善,以完整而有力的體量直接介入場地,與之形成涇渭分明的并置關系。場地依舊保持開放,而建筑則比較內向,給人以庇護。建筑本身也由兩部分并置而成:一部分是由十五個班級單元及不同的活動室聚合而成,理性而富有效率;建筑的另一部分則是個刻意放大的主交通空間——一個充滿了連接不同樓層坡道的中庭.中庭提供了超越日常經驗的空間體驗,感性且充滿情趣。除了交通功能外,中庭的模糊和不確定性為承載不同的功能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。建筑的外在形體與立面處理也是對這種內在關系的直接反應,除了形體被清晰地表達成兩個不同部分的并置外,建筑內部不同空間的高差變化最終也反應到立面上。與此同時,設計在立面上還有意設置了一些內凹的戶外活動空間,令傳統(tǒng)意義上的沿水平方向展開的庭院組織模式轉化為沿垂直方向展開,“庭院”及其幼兒的活動由此也成為建筑立面的一部分。當老師與孩子們每天穿梭于建筑與場地之間,穿梭于建筑的兩個部分之間,在受到建筑庇護的同時,也取得內與外、情與理的平衡。



四葉草之家——幼兒園整體設計
四葉草之家是一座像家一樣的幼兒園。由于用地緊張,幼兒園的經營者決心把自己的自用住宅改建,將原有的家庭私立保育所擴建為兒童教育機構。區(qū)別于傳統(tǒng)的幼兒園,這是一個介于公共幼兒教育機構和住宅之間的庇護所,它采取全開放的授課方式,白天,孩子們和教師如同在家里一樣,吃飯、學習、討論、午休、游戲。晚上,這里又是經營者家庭和教師們居住的地方,在一個大家庭的環(huán)境中,建立起孩子們之間的情感和信任。

坐落在一片稻田邊,四葉草之家既像一個神奇的山洞,又像一個臨時的帳篷。和原來的工業(yè)化標準住宅體系相比,這個新的三維木結構有機而精巧,外墻和屋頂采用當地屋頂最常用的一種柔性防水材料,經過數控分塊切片,像一張張白紙一樣包裹著整個建筑體,建成之后,每一張白紙都成了孩子們創(chuàng)作的空間,讓關于四葉草的記憶延續(xù)。

臺灣新城托兒所——幼兒園外觀設計
這是一個以阿美族原住民小孩為主的托兒所,在物質匱乏但環(huán)境資源豐富的偏遠村落,我們放棄繁瑣的原住民圖騰,回歸本地居民的生活本質來思考原住民的學校。

在基地內創(chuàng)造一條聚落居民可以穿越的動線。學生的家里大多在社區(qū)里,早與社區(qū)居民打成一片,不會因為穿越而影響。地面層的開放空間與穿越動線反而創(chuàng)造出了更多的社區(qū)互動與親子關懷。
巴奇達魯(Pacidal)是花蓮阿美族姓氏之一,原意為太陽之子。保留原住民小孩好動的精神,讓他們依然可以打赤腳在充滿陽光的教室里快跑,教室與原野沒有界線,就像回到在山野時的美好時光!

另外:華德裝飾設計還提到國內幼兒園設計面臨以下兩個最大問題。
一、幼兒園設計成為裝飾設計,而不是解決問題。
很多設計機構往往會把大多工作重心偏向于裝飾設計。有人可能說了:裝飾也是有功能的好吧!用什么圖形和色彩是會直接影響孩子的心理狀況的。 這個問題我不否認,但是作為設計師你是不是真的在思考:什么樣的圖形、什么樣的顏色對什么年齡段的孩子有什么樣的影響;不同裝飾在不同環(huán)境中會起到不同的心理暗示;真正存有這樣的思考的設計才叫設計。而大多的設計機構,僅僅在做表面裝飾,研究層面僅僅在于“好看不好看、顏色冷暖對情緒影響”這樣比較淺的基本層面而已。當然這跟甲方對于設計的誤解或者對于項目需求有關系。
二、設計服務于教育
很多人在談論幼兒設計時總會說:沒有真正從孩子角度出發(fā)。很多設計師的觀念還停留在:幼兒的人體工程學。 要不就是妄自揣測孩子可能喜歡什么樣的東西。 大多設計思維:設計—孩子。這里我并不認可這個思路,設計作品最終是幼兒在使用是沒錯,但并不意味你的設計思路是直接導向“幼兒”。設計師僅僅只是設計師,并不是教育家,你認為需要解決的問題或者你覺得很好的創(chuàng)意點往往并非一個設計問題,而是一個教育問題。 真正的設計思路應該是“設計-教育-孩子”。
相關資訊
2022-03-31
2022-03-31
2022-03-28
2022-03-23
2020-09-21